在线展览 |《HerStory:澳大利亚华裔女性的多面人生》

澳华历史博物馆虚拟展览: 08 March – 20 May 2022 

馆长: Dr Ethel Villafranca and Vanessa Shia 

《HerStory:澳大利亚华裔女性的多面人生》叙述和颂扬九名澳大利亚华裔女性的故事并与今年国际妇女节的主题「打破偏见」相呼应。本次展览探讨了从 1900 年代初期到现今的澳大利亚华裔妇女的多重角色、成就和贡献。 

澳华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和馆藏详细记载了有关于澳大利亚华人的历史事件和轶事,但很少重点提及以澳大利亚华裔妇女及其故事为中心的主题。《HerStory:澳大利亚华裔女性的多面人生》巧妙的透过「历史」一词,倡导另一种视角来理解历史上的澳大利亚华裔女性。 

此展览利用藏品来更生动地讲述这九位女性的故事,我们积极鼓励观赏者重新思考历史上普遍归属于女性的传统角色;反思女性的经历和成就对我们当代生活的意义;并庆贺澳大利亚华裔妇女常被忽视的社会贡献。 

Mrs Ho 何夫人
草药师/女商人/人道主义者/人生教练 

何夫人出生于中国,于 1800 年代后期抵达澳大利亚。她嫁给了一位在维多利亚州墨尔本的 Celestial Avenue经营 Suey Gee Chong 草药公司的中医师—何立文。除了向当地人出售草药和提供诊断服务外,他们还批发和进口草药,并为维多利亚各地的中草药师提供分销服务。她在她的丈夫离世后便接管了这门生意。 

何夫人除了是一名成功的企业经营者和至少一个孩子的良母外,何夫人 还收养了一些在澳大利亚没有家人的孤儿。许多人来找她不仅是为了医疗咨询,还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指导和建议。人们记得她总是给人明智、充满智慧和快乐的感觉,她的无私行为使她成为华人社区和小伯克街附近社区中备受人尊敬的人物。 

Mary Tong Way (nee Kong) 
1870/73-1941 
助理草药师/教育倡导者 

Mary Tong Way 于 1873 年出生,她的父母是 Snig Kong 和 Ah Kong(婚前姓 Non),但由在香港的德国传教士抚养长大。 1893 年,Mary搬到位于维多利亚州的巴拉瑞特,与John Tong Way牧师结婚,而他们的婚姻是属于媒灼婚姻。John本人是一名移民,于 1862 年 2 月 19 日出生于香港,并于 1885 年左右移居澳大利亚。他们育有几名孩子,包括Alfred、Doris、Gladys、Hedley和Samuel John。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Hedley 和 Samuel John是响应了军队的号召并被部署的澳大利亚华人。Samuel John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教师和社区领袖。Doris于 1913 年的维多利亚州际维多利亚联盟比赛中,因其作品《Essay on Rhodesia》(直译为关于罗得西亚的论文)获得二等奖,随后还成为了一名教师。 

Mary对她的家庭影响很大。她曾敦促她的儿孙们要充分利用他们所获得的教育机会,为人生做出一些贡献,并鼓励他们要独立思考。在家人和朋友面前,她会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强烈反对所有种族歧视行为。 

在巴拉瑞特时,Mary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诸如参加 1901 年于当地举办的澳大利亚工业展览,她的针织作品是该展览的其中一件展品。身边的人都认同她是一位贤内助,她的丈夫是一名草药师。Mary会把从他的园子里得到中草药煮沸,然后把药和服用方法转达给应诊者。她时常与应诊者接触,特别是白人女性。 

Olive Mabel Clarice Yuk Seen Chinn (nee Wong) 
1884-1991 
歌手/舞蹈家/音乐家/善士 

Mabel Chinn 于 1884 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母亲是澳大利亚人。她的父亲出生在中国,小时候移居澳大利亚,后来成为华人金矿矿工的法庭翻译员。 

她的音乐才一直备受华的欣赏。她从小就会弹钢琴,后来还加入了悉尼的Philharmonic Society(直译为爱乐协会)。 Mabel于1930年代创立了由华裔和澳大利亚音乐家组成的Oriental Orchestra(直译为东方管弦乐团)。他们主要为慈善和筹款活动表演。他们在1931年举办了「Grand Oriental Evening Concert」(直译为「东方晚会大音乐会」,为汉密尔顿区医院筹款。 Mabel 因此被任命为该医院的终身总理,以表彰她的贡献。 

Chinn 氏的家庭成员还与乐队一起演出——Mabel 的孩子们会负责演唱和演奏乐器的部分。 

乐团的成员在表演时会穿上中式服饰。 表演内容以演奏西洋曲调为主,也有少量中式歌曲。有时甚至会使用中式乐器演奏西式歌曲。乐团于十年里透过他们的表演支持了许多筹款和慈善活动 

Alma Rose Quon
Musician/Dance Instructor/Etiquette Coach

Alma Quon 是 Charles Quon Senior 和 Violet Geechoun 的女儿,于 1930 年代中期从 Rutherglen 来到墨尔本。她在Tony’s和Raffles以及墨尔本小柯林斯街的Golden Dragon餐厅举办了多场钢琴表演。后来,她和姐姐Lorna一起加入了女子管弦乐队 Merry Makers。他们都在二战开始时离开了乐队,并创立了著名的全女性职业爵士乐队 Alma Quon 和她的 Joybelles (直译为开心的女生)。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乐队成员包括 Lorna Quon (小提琴)、Alma Quon (鼓)、Moya Brown (手风琴)、Lotte Rehn (钢琴)、Grace Funston (小号)、Dawn Smith (贝斯)、Mary Worral (萨克斯管)、Gladys Torrens(萨克斯管)和 Valma Frecker(萨克斯管)。 Joybelles 在 1920 年代和 1930 年代非常受欢迎。他们在墨尔本及其周边地区为归国士兵、养老院、每月一次的舞会和其他公开表演,包括墨尔本华人青年协会的年度元媛舞会。 

Alma曾透过培训一组澳大利亚华裔女生在Hoyt’s电影院进行夏威夷主题表演,以帮助筹集资金支持抗日战争。直到 1988 年,这项善举使她成为所有墨尔本华人青年协会元媛舞会的导师和编舞师。她教新人如何展示自己和在社会中表现。 Alma 还是墨尔本许多郊区学校的受欢迎的舞蹈老师。 

Eunice Joyce Leong (nee Chinn) 
Born: 1920
WWWII 士兵/电报员/音乐家/教育家
 

Eunice 于 1920 年 11 月 24 日出生于维多利亚州,父母是澳大利亚华人。她的母亲 Mabel Chin 是一位训练有素的音乐家,于 1930 年代在汉密尔顿创立了Oriental Orchestra(直译为东方管弦乐团),她的父亲 Timothy Coon 是一名中草药医生。Eunice、她的四名兄弟姐妹都加入了他们母亲的音乐团。 

二战期间,Eunice和她的妹妹都热衷于加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但由于她们「not substantially of European origin」 (直译为基本上不是欧洲血统)而被拒绝。她们没有因此放弃对澳大利亚在战争期间的支持。Eunice申请成为澳大利亚女子陆军的电报员,因为她曾经是澳大利亚妇女军团志愿者团体的成员,并在 RMIT 接受过传输摩尔斯电码的培训。 

她于 1942 年在维多利亚州陆军总部正式入伍,并在 Park Orchards 接受了摩尔斯电码的进一步培训。在悉尼的士官学校就读后,她的军衔晋升为下士。她被派往爱丽斯泉六个月,领导一个由六人组成的电报队,他们专责接收和发送编码信息,并将它们转发给当地的指挥官。战争结束前,她被派往 Bonegilla 担任摩尔斯电码和信号程序的讲师,这更成为了她教学生涯的起点。 

Eunice战后进入墨尔本大学主修法语。她在获得荣誉文学硕士学位后被任命为法语兼职导师,并转入莫纳什大学担任全职导师,后来成为法国文学的准教授。 1970 年代初期,她也曾是中国南京大学的英语教师。 

 

Mabel Wang (nee Chen) 
1924- 2018 
公民领袖/女商人 

Mabel Wang 是 George Wing Dann Chen 的女儿,他曾经营一家名为 Wing Young & Co 的香蕉批发公司,该公司于 1924-5 年在 小伯克街 139 号成立。 Mabel 出生在墨尔本,在同一个城市邂逅了她的丈夫 David Wang。 1948年,王氏夫妇在墨尔本开了一家礼品店。最初位于South Yarra,后来于1950年搬到唐人街的小伯克街。这家商店最终成为一家名为David Wang Emporium的公司,在购物中心里设有分店。 

Mabel和她的丈夫都热衷于公益事业。他们透过与政界人士的不断沟通和给报社发信并非常努力地反对歧视澳大利亚华人的移民法规。她是Melbourne Chinese Women’s Association(直译为墨尔本华人妇女协会)的创始会长,该协会在 1960 年代举办了慈善事筹款的活动。 

在她的丈夫于1977年突然离世后,她继续致力于保卫澳大利亚华人的福利。Mabel 和她的两位儿子都为帮助保护澳大利亚华人社区遗产的众多项目做出了贡献,包括墨尔本唐人街的重建,成立澳华历史博物馆,购置墨尔本大型游行中式龙--大龙。 

Evelyn Lau  
1928-2010 
名厨/ 文化导赏员

Evelyn Lau 在她十八 岁的时后从香港移居澳大利亚。她的父亲 Ming Shek 是美籍华人,而母亲 Irene 是澳大利亚华人(来自位于维多利亚州的旺加拉塔)。 

1970 至 1980 年代,她广泛游历中国,并在Travman旅游公司工作,为游客介绍并带领他们探索中国的历史、文化、手工艺品和古董。 

在澳大利亚,Evelyn透过她在电视上的烹饪节目向非华人观众介绍粤菜和其他中式菜,并领导了 「Celestial Gourmet Club 」(直译为 「天外美食俱乐部」)。 

“The Chow with Lau Cookbook: A selection of international recipes from the TV shows by Evelyn at ATV.O, Melbourne” (直译为「Evelyn烹饪节目中的料理食谱」)由 Craftsman Press 于 1976 年出版。这本书有助于了解澳大利的亚饮食文化和更广泛地把亚洲料理融入其他在澳达利亚的饮食文化中。此书还讲述了早期在澳洲的华裔名厨、华裔饮食文化、澳洲中餐历史等故事。 

Evelyn在 1980 年代开始撰写和发表对餐厅的评论。她的搭伴侣Geoff Goullet 表示,他们会一起到访这些餐厅,当 Evelyn 给食物写下笔记时,Geoff 会给餐厅的装饰和氛围做笔记。  

 

Jenny Kee 
Born: 1947 
时尚达人/企业家/作家 

Jenny Kee 于1947 年出生在悉尼,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意大利裔英国人。她的曾祖父母在 1870 年代在淘金热期间从中国广东移民到澳大利亚,并定居在昆士兰州北部的库克敦。 

她在15岁时离学校去East Sydney Technical College(直译为东悉尼技术学院)修读时尚,但 18 个月后便辍学去了伦敦。这是因为她发现学校保守和看重蓝色和棕色的设计。 

在伦敦,她曾在著名的 Biba 时装精品店和Chelsea古董市场的一家复古服装店工作,该店由外籍澳大利亚时尚历史学家和收藏家 Vernon Lambert 拥有。 Vernon 提供了许多机会让 Jenny 了解不断变更的时尚风格和趋势,这是让她找到并开展自己独特的风格感的重要经历。她认为Vernon不仅是她的导师,也是她的「时尚与生活学府」。 

在 1982 年 5 月的一场马球比赛中,已故的威尔士王妃戴安娜身穿由 Jenny所设计的 Blinky 毛衣。众多的女生当时还因此都想要购买同款编有一只可爱考拉在衣服正面的毛衣。 

珍妮将她的商业意识归功于她的父亲。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教会了Jenny什么时候该勇于冒险,什么时候需要稳妥行事。这种做事该保持平衡的领悟一直是Jenny在澳大利亚时尚界取得成功的关键。 

Joy Li 
Born: 1996 
艺术家/平面设计师/社会行动主义艺术家 

Joy Li 是一位居住在悉尼的平面设计师,她的作品都受到她作为一位华裔澳大利亚人的个人经历的熏陶。她以艺术为平台,表达了她对自己身份的感受,并强调了移民父母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斗争和压力。她作品的讽刺性将文化上的刻板印象和社会指望形象化,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传达移民所面临的经历和挑战来正视这些成见。虽然常常被视为幽默,但Joy的作品洞察了在西方国家长大的中国和其他亚洲女性的经历。

2016 年 11 月,Joy 参加了悉尼科技大学的「Emergent Practices」 (直译为「紧急实践」项目)。她透过此项目去研究和制作作品以对她选择的主题——心理健康作为回应。在她发现难以与主要是盎格鲁-凯尔特的叙事方式建立起默契之后,她决定探索她的个人心灵健康并设计了一套海报。这些海报描绘了 2010 年代后半期西方亚洲青年文化的特点,引起了亚洲社区,尤其是侨民的强烈共鸣。从 2017 年 2 月下旬开始,这些简单但视觉冲击力和引人入胜的海报广为传播,并出现在许多新闻和链接共享网站上,包括 YOMYOMF、Buzzfeed 和 Women of Graphic Design。

Previous
Previous

蒙巴节千禧龙游行和免费开放日

Next
Next

舞狮: 星期天,2月6日2022年